Tuesday, March 6, 2012

菠菜、ほうれん草、Spinach

唸語言學的,在日本看到東西的名字總不免東猜西猜這個字哪裡來的,誰教日文不是借中文字就是借英文字,basil就是バジル (bajiru)、白菜是ハクサイ(hakusai)。大部份時候都能輕鬆破解。

結果看到菠菜就傻眼了,包裝上寫著ほうれん草或是ホウレンソウ(horenso)。草這個字我是認得的,horen是甚麼鬼我就不知道了,horenso是個還蠻有拉丁情調的名字,想說大概是葡萄牙語借的吧~

一查怪怪不得了,居然是跟中文借的! 中文名曰,菠薐草。我怎麼不知道菠菜叫做菠薐草?再一查,答案就在台語裡,台語還保留古時候的講法,叫菠菜"菠薐仔菜"poe-lêng-á,只怪自己台語太差,不然應該是可以輕鬆破解的。古日文的p到了現代變成了h,所以po變做了ho,上述白菜同理,paku變成haku。

不過菠薐草這個名字聽起來也像是個外來字,原來是從尼泊爾傳進來的。《新唐書•西域傳上•泥婆羅》:“(貞觀)二十一年,(泥婆羅,今尼泊爾)遣使入獻波薐,酢菜、渾提蔥。”

菠薐有一說為尼泊爾地名,那裡產的菜所以叫菠薐草。我個人是有點懷疑這樣的說法,因為菠菜原產地為波斯(所以據說中文也稱菠菜為波斯草),波斯語的菠菜為aspanakh,我不知道梵文的菠菜是什麼,不過我查到菠菜在Hindi是paalak,Nepali是palunggo,看起來都是從波斯語借過來的,中間n變成了l,還算是正常的變化(中文很多方言都這樣),其他子音母音都對得起來,沒道理說菠薐是地名,比較像是這些語言從波斯語借了音。

波斯語的aspanakh也一路向西,例如阿拉伯語的isbanakh、安達魯西亞阿拉伯語的isbinakh,直到十一世紀,才由摩爾人從西班牙傳入歐陸。像是加泰隆尼亞語的espinac、古普羅旺斯語(Old Provencal)的espinarc,再進一步傳入法語espinache (現代法語épinard),最終傳入英文spinache> spinach。

所以說,英文Spinach、中文菠菜、日文ほうれん草,其實都是同一個字,從波斯發源一個向東一個向西。菠菜這個字也跟著植物在全世界留下足跡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另記:在夏威夷看過一種Chinese Spinach,本來想說這是中國品種的菠菜吧,長得也跟豆苗有點像,吃起來大概不差。買來吃吃看,炒完居然滑滑的超噁心,氣個半死。上網一查才知道我買的Chinese Spinach是落葵,又叫木耳菜。落葵跟菠菜連近親都不是,根本不同科的植物。

不過網路上也說空心菜和莧菜有時也叫做Chinese Spinach。莧菜就跟菠菜是同科了。空心菜在夏威夷就直接叫Ong choy了,所以沒有這個煩惱。

Friday, March 2, 2012

Jeremy Lin / 林書豪 台灣人、中國人、美國人?

一轉眼又是一陣子沒寫文章了,好不容易有時間來碎碎念一下。

上個月可以說是Linsanity來襲,大家突然瘋狂看起了籃球,一夕之間每個人都在看比賽、看Highlights,討論林書豪。

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,除了林書豪整個像灰姑娘一樣的經歷很吸引人以外,他的背景也讓台灣人特別有認同感。當然,他是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也是一大原因之一。

然後就開始有人在吵了,他到底是台灣人、中國人、還是美國人?

這個問題就有趣了~ 我想到我的童年,暑假被送去美國跟我的ABC(ABT?)表兄弟姊妹鬼混的日子。

當然,我不是林書豪,我沒辦法知道他的認同,他也不是笨蛋(開玩笑,哈佛畢業生耶),也不會出來大喊說,拎杯洗XX人。

我只能抒發一下我的感覺啦......


我之所以覺得有趣,是因為同樣的問題我也問過我的表妹。你覺得你是Chinese還是American? (先用Chinese擋著,等一下再來討論中國還是台灣) 我記得表妹回答說,她覺得自己都不是,她就是ABC, American-Born Chinese。這就是她的認同,她以後找對象也是會找亞裔美國人,因為他們有同樣的生長背景與觀念。

(插話一下: 我永遠記得我的表兄弟姊妹們知道我交了一個白人男朋友時,臉上驚訝的神情,他們完全就覺得自己跟白人已經文化差異超大了,更何況是你這個台灣人!  {一方面也覺得我英文太爛啦,應該是這樣})

至於ABC的認同是從哪裡來的,這我也不大清楚,猜想應該是某一種共同的生命經歷吧,受的是美國的教育,英文也是母語,不過在家裡的成長經歷跟其他美國同學們就是不一樣。至於這個經歷,可能是有點無奈吧,Shit Asian Moms Say這種影片才會被點閱這麼多次,Tiger Mom在Washington Post的文章也才會有這麼多憤怒的留言。

再回到台灣人和中國人這個問題,這個就更有趣了。其實我覺得重點根本不在於林書豪他外婆是中國人還是怎樣,重點是,我們小時候不是也是中國人嗎?國小的筆記本後面都有寫,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。我們變成台灣人,是後來才發生的事。整個台灣的國族認同,是最近二十年才發展出來的,很多在美國的台灣人,是沒有經歷這一段的(在家只講台語的台美人另當別論) 。我想起有一次我表妹去中文學校回來,咬字很小心地用中文說:「我~是~中~國~人~」,現在回想起來,是不是因為他們用的教材是跟我們小時候是一樣的? 當我們一天到晚在國際上被老共欺負,建構自己的台灣認同的時候,他們並沒有經歷這一段的,又怎麼能要求他們對台灣有國族認同呢? (不知道最近中文學校的教材是甚麼樣子?)

不過我想對ABC來說,是沒有國族認同可言的吧,有的只是文化認同,Everything Chinese (中華文化) 。

唉這整個應該是個論文題目吧,不過應該是有人做過了。